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我国神舟飞船再征苍穹。据了解,在航空航天领域,金属钼因熔点高、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采用,是不可或缺的“航天金属”。近日,记者来到我国钼的重要产区——河南洛阳栾川县,探寻“中国钼都”的发展之路。

从人工采矿到智能调控

沿着满眼皆绿的盘山公路,记者来到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三道庄矿山。在这里,并没有想象中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的场景,而是无人钻机、挖掘机、无人运矿车、绿色传送带在露天矿区有序作业着。

“现在,1名矿山工人可以同时远程操控15辆无人矿车开展作业,实现24小时多个装载点编队运行,年运输能力达450万吨。”洛钼集团矿山公司副经理王洛锋介绍,聚焦安全高效的目标,洛钼集团近年来持续加大创新研发,引进5G采矿、自动化选矿等项目,实现生产、人员、车辆、环境、安全的综合智能调控。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路上,税收支持始终相伴。近三年,我们累计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超6亿元,为企业创新前行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洛钼集团财务负责人谷向春说,国家税务总局栾川县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大数据牵线搭桥的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联手创新、共同研发。2023年,该局积极推动5家矿业企业与洛钼集团进行科创资源共享。

沿着科创之路,洛钼集团已连续十年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20余项,其中20余项研发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全场景智慧矿山体系正在形成。

开采到复垦的绿色循环

离开采矿区,记者在堆放矿渣的排渣场上看到,成片的雪松、刺柏、樱花拔节生长,不远处的农作物标准试验田里,周边村民正在播种高粱。

据介绍,经过采、选、冶、深加工后,钼金属变为特种材料,而剩余的矿渣则继续回归山体。洛钼集团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根据尾矿情况,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景则景,让矿渣回归绿色。培育的树种和耕作的农作物为周边乡镇优质农林种植提供了实验探索。

绿色循环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当地税务部门“一企一策”为重点工矿企业建立绿色税收档案,全方位、多频次为其辅导相关政策,让绿色税制的激励效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显现。

“税务部门将环境保护税法等绿色税收政策整理成册,并为我们提供业务辅导,对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帮助很大。”洛钼集团宣传科负责人张玉洁说。

目前,洛钼集团恢复生态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占总体能源的41.4%,矿山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绿色矿山。

小金属撑起大产业

近日,在栾川县召开的中国钨钼产业链峰会上,相关上下游企业达成100余笔成交合作,成交额达32亿元。洛钼集团积极抢抓矿业市场机遇,不断扩大业务板块,其业务分布于世界各地,逐渐成长为全球化布局的综合性矿业巨头,形成钴、钨钼、铌磷以及金属贸易的完整布局。

聚焦企业发展实际,由省、市、县三级税务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首席服务官”团队,定期帮助企业开展风险扫描,排除涉税风险隐患,实现优惠政策直达快享、业务难题多级会诊。

据统计,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洛钼集团2023年通过境外分红抵免企业所得税9000万美元。“企业发展的过程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首席服务官及时上门辅导,推送税费优惠政策,让我们在绿色发展、智慧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谷向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