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他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武威市锚定蓝图,明确提出以构建石墨及碳基材料、化工新材料、硅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金属及其他材料等五条细分产业链为发展方向,紧扣延链补链强链,支持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重大技术改造。围绕五个细分支链建立完善补充后备链主企业培育库,重点扶持培育日科兴、金仓生物、荣丰硅业等骨干企业成长为链主企业,新培育“链主”企业3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加强链内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海纳塑业、玉通、玉通石门河、华藏研磨、广富、荣欣等6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雨禾、海纳、合才、金仓等4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和研发设计平台,培育正昱、杰达、贝斯特等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日科兴、达华等企业创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助推企业“上云上平台”,推进数据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打造一批有优势、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去年以来,随着潮讯志向5GW单晶硅拉晶+5GW单晶硅切片、荣丰硅业12万吨工业硅项目、新玉通6万吨工业硅等项目的上马实施,武威市新材料产业链发展步入快车道。

走进天祝金强工业园区,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工业硅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在搬运机器设备。该项目是2024年省市列重大项目,占地面积210亩,新建4台33000KVA矿热炉工业硅窑炉,建设20MW余热发电机组,并配套建设原料储备库、上料系统、除尘环保系统、循环水系统等设施。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安装阶段,预计5月底建成并投产。生产的工业硅产品可用于化工产品的基础材料,电子行业的太阳能板、半导体等领域,以及冶金行业的合金产品制造等。该项目突破了矿热炉炉内物理还原反应检测设备的难题,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过去在冶炼的过程中全靠人工经验,通过技术改革,有国内最先进的浙大中控系统按照流程来指导作业,在工艺方面全部用科学化、数据化进行计算、调整,自动生产操作工艺方案。”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宸鸣说。

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工业硅项目是绿色工业突破行动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天祝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强者集聚,方成为大。天祝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特色发展,研究出台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工作责任体系,加快推动以碳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和新型建材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全县现有碳化硅冶炼及精深加工企业22家,其中17户碳化硅规上企业已延伸建成微粉加工生产线21条,对做大做强碳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一季度,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7.64亿元。

“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将以打造河西地区重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为目标,以发展碳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3个细分产业链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天祝金强集中区碳基材料产业集群,以更大力度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武威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学贤告诉记者。

位于古浪工业集中区的嘉寓未来能源科技(武威)有限公司的边框生产车间内,改进后的高效光伏组件边框生产线已投入使用,全自动高效光伏组件生产线高速运转,机器人摇臂正有序作业,工人们熟练而专注地操作着设备,一块块切割好的电池片,经过焊接、叠层、层压、装框等工序后逐渐成型,生产出的边框产品将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固定和密封。

       新材料,贵在“新”字,与传统材料产业进行比较,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密集、研发资金投入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在高效光伏组件边框生产方面,我们采用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六代边框生产线,从原有的6秒一根边框提升到3秒一根的生产速度。”嘉寓未来能源科技(武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雪雷告诉记者,“我们进行设备更新,将产能从每天的2.3兆瓦提升到2.7兆瓦。”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武威市将以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绿色优先、重点突破、科技引领、量质并重为方向,以新质生产力体系建构为先导,以企业集中促产业强链、以要素整合促科技创新、以数量规模促质效提升、以制度创新促转型升级,聚力资源整合优化,加快构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文章来源:武威日报